职业卫生数字化培训系统就是要把原来线下的、低效的、无法及时跟踪培训完成率和培训效果的工作和流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和云计算技术,转变为无纸化的、高效的、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和跟踪的、主动的、智能的数字化培训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是职业卫生培训的责任主体。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保障职业卫生培训所需的资金投入,将职业卫生培训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要把职业卫生培训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人员。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考核管理,严禁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要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真实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训练科目及考核情况等内容,并将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证明,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监测人员培训情况等,分类进行归档管理。

用人单位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者转岗导致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变化的,应对劳动者重新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将职业病危害作业整体外包或者使用劳务派遣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应当将其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对其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防护技能及岗位操作规程培训。用人单位接收在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卫生培训,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要根据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学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没有能力组织职业卫生培训的用人单位,可以委托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要培训内容: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知识,结合行业特点的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等。初次培训不得少于 16 学时,继续教育不得少于 8 学时。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和措施等。初次培训不得少于 16 学时,继续教育不得少于 8 学时。职业病危害监测人员的培训,可以参照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要求执行。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主要培训内容: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基本知识,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等。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8 学时,继续教育不得少于 4 课时。煤矿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则负责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监督培训完成率和培训效果。

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我司拥有强大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和师资队伍,可以协助负责完成职业卫生培训课程内容建设和试题试卷内容建设。

基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信息和需要完成的步骤,从不同角色和用户的角度划分,职业卫生数字化培训系统应当包括企业在线学习系统、课程管理和运营系统、行政监管系统、以及劳动者小程序四个部分,分别对应职业病防治的各个参与方:职业卫生培训责任主体即用人单位(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提供者(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行政主管和监督部门(卫健委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劳动者(工人)。

1)   企业端: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职业卫生学习和劳动者培训计划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首页数据大屏、企业基础信息维护、人员信息维护、职能机构管理、培训管理等功能。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管理模块参加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进行课程学习和考试,考试合格之后能够获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宣传培训管理模块,企业管理人员还能为单位的劳动者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进度跟踪。培训完成之后自动形成宣传培训记录并存档。

2)   运营端:主要目的在于职业卫生培训课程内容建设和维护。

主要功能包括企业账号维护、课程内容管理、试题试卷管理,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培训计划提供课程内容。

3)   行政监管端:主要目的在于辖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创建和跟踪。

主要功能是培训管理,包括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创建与维护,培训进度跟踪和统计等。

4)   劳动者:目的在于提升每个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职业健康告知,做好职业卫生知识学习和日常自我防护。

采用微信小程序和独立小程序的形式,主要功能包括个人信息、在线学习、通知公告、健康栏目、投诉举报、反馈建议等。